【读书分享】探寻教师成长的智慧灯塔——读《致青年教师》有感

  • 时间:2025-03-21 10:30
  • 浏览次数:
  • 来源:平凉开放大学
  • 字体: [ ] [ ] [ ]
  • 分享:

【作者简介】马文艳,女,回族,大学本科学历,平凉开放大学信息技术处教师。

《致青年教师》是著名教育学者、特级教师吴非所著的一本面向青年教育工作者的书籍,全书以46封书信为载体,围绕“教师品格”“教学智慧”“师生关系”三大维度展开。作者结合40年教学实践,探讨教师如何坚守教育初心、保持专业尊严、实现教学相长,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。书中既有“不跪着教书”的铿锵宣言,也有“教育是慢的艺术”的温柔提醒,能够帮助年轻老师们更好地适应教育岗位,实现自我提升,在教育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。

在阅读《致青年教师》的过程中,我深受启发,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:

1.教育的本质是爱与责任

书中强调,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引导。我们作为开放教育的老师,身处技术赋能的快节奏时代,教师的人文关怀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。我们要做的,是成为终身学习的示范者、成人成长的同行者。正如书中所言:“教育的美好,在于唤醒灵魂对美好的向往。”这或许就是开放教育工作者最根本的使命——让每个屏幕背后的求知者,都能在教育的星光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。

2.教学是一门艺术

书中提到,“教育是慢的艺术”“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摆渡人”等观点,让我重新审视远程教育中“教”与“学”的独特关系。在开放教育场景中,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更为多元,面对工学矛盾突出的成人学生,我们或许更需要扮演“学习陪伴者”的角色。比如面对学员出现学习进度滞后的情况时,我们及时去了解具体情况,为学员提供相应帮助;每学期注册课程之前提前和学员沟通,确定可以参加期末考试再注册,这就是开放教育的温情注脚。

3.教师的自我成长至关重要

作者在书中提到“教育者的高度决定教育的厚度”,在开放教育实践中尤为突出。面对数字化时代的知识迭代与学习者需求变迁,教师的自我成长不再是个人选择,而是教育质量的根基所在。这让我意识到,作为青年教师,我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,通过阅读、培训、交流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。

《致青年教师》是一本充满智慧与温度的书,它不仅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教学建议,更传递了教育的真谛。通过阅读这本书,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,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,我将以书中的理念为指导,不断学习、反思、实践,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开放教育工作者。


撰稿:马文艳

审稿:何文莉   刘成龙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