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读书分享】刘欢老师带您走进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,聆听古老民族的生命之歌
走进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,聆听古老民族的生命之歌
【作者简介】刘欢,女,汉族,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,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,中共党员,现为平凉开放大学培训教研处干事、机关支部组织委员,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证;平凉市委宣传部“理响平凉——百千万宣讲工程”宣讲团成员。
当书页在指尖轻轻翻动,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所描绘的世界便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,将我们引入一个神秘而又充满诗意的天地。这部由迟子建创作的长篇小说,荣获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,以其细腻的笔触、深刻的内涵,为我们呈现了鄂温克族独特的生存状态和文化传承。
故事以一位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的视角展开,讲述了这个民族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山林中,历经风雨、繁衍生息的传奇历程。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兴安岭的茂密森林,到夜晚篝火旁的神秘舞蹈,鄂温克人的生活点滴跃然纸上。他们与驯鹿相依为命,逐水草而居,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,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。
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,各具特色。妮浩,这位萨满,以她的勇敢和牺牲精神,守护着族人的安危。每一次为族人祈福消灾,她都不惜付出沉重的代价,甚至是自己孩子的生命。她的选择充满了痛苦与无奈,却又彰显出对族人深沉的爱。还有鲁尼,他性格豪爽,热爱生活,在面对命运的挫折时,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。这些人物在命运的洪流中挣扎、奋斗,他们的喜怒哀乐,都紧紧牵动着读者的心弦。
迟子建的文字优美而富有诗意,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,能让读者身临其境。她描写大兴安岭的四季,“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,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,沉着果敢,心无旁骛,直到把冰与雪,安葬到泥土深处,然后让它们的精魂,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。”寥寥数语,便将春天的坚韧与温柔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在描写鄂温克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时,她写道:“我们和驯鹿,就像星星和月亮,我们离不开它们,它们也离不开我们。”简单的比喻,却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哲理。
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不仅仅是一部小说,更是一部鄂温克族的文化史诗。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挣扎,感受到了他们对土地、对自然、对传统的深深眷恋。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我们或许早已忘却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,而这本书却如同一面镜子,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。
阅读这本书,就像是踏上了一场心灵的旅程。我们在书中领略到了鄂温克族独特的文化魅力,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温暖,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。它让我们明白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那些珍贵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信仰,都值得我们去守护和传承。如果你渴望探寻一段不一样的民族历史,聆听一曲来自大自然的生命赞歌,那么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。
3月11日,刘欢老师在学校抖音平台分享书籍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,现摘录几段视频供大家欣赏。
撰稿:刘 欢
审稿:何文莉 刘成龙